KIKI 发表于 2003-2-23 23:02:21

西安听埙 [转帖]


      古城西安响着一个奇妙的声音,那是“埙”的声音,因为它们大多是陶制的,所以又叫“陶埙”,形状是不规则的椭圆形,还有柑榄形,上着釉彩,淡青色,纯黑色,更多是彩色的,音孔三五个不等,旅游纪念品摊点上一般都能看到埙。为招揽顾客,摊主吹着埙,虽然不成曲调,却总有一种掩不住的韵味,悠远,苍凉,叫人想起古人笔下凄凉的边塞和在征战的铁骑,想起阳关依依不舍的送别……摊主们为着生计,叫卖于市井的人间烟火味就在这种韵味里淡去。

  埙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久已失传,随着考古挖掘重现于世后,一位民间艺术家第一个用它吹出了一支完整的曲子。埙作为一种乐器,好象从没有见它出现在舞台上,更没用它吹成的曲子灌成唱片,不到西安,也许我们无缘欣赏它那奇妙的乐声。我们对埙是完全陌生的,读古文学,似乎也很少见古代的文人衷情于埙。只有现代的贾平凹在《废都》中反复写到它,是性情中人周敏在寂寞的时候倚墙而吹的爱物。《废都》中写两个人爱音乐,一个是爱听哀乐的庄之蝶,另一个就是爱吹埙的周敏,庄之蝶听哀乐是文化素养和个性使然,绝没有地域色彩,而诞生一个爱吹埙的周敏,却绝对只能以西安为背景,《废都》时不时出现的埙音,实质上也是作家有意无意在强调其深具地域特色的文化色彩。埙似有若无地响在西安,它不张扬,不媚俗,是个遗世独立的声音,但它偏偏就响在现代都市的繁华与喧嚣里,是我们在那份现代的喧嚣与躁动之余难得的可以静心倾听的声音。听的时候我在想,那份声音来得好深邃好邈远啊!叫人情不自禁要去寻觅它背后那深远的历史背景。西安是历史名城,十三朝古都,朝代更叠,数度兴衰,昔日的征战与繁华都如烟云散去,只留下许多文物作为见证:青铜鼎、犀牛尊、兵马俑……它们都沉默着出现在博物馆的橱窗和坑道里,它们的大量复制品也是沉默的,包括大小相次的编钟,作为一种古乐器它也沉默了。独有埙响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它轻便古拙,可以随身携带,三五元就可以买一个,是完全平民化的东西,所以它比编钟更具有生命力,悠久的历史在今天得以靠它传播自己的声音。

  埙是陶制的,每一颗埙都是关中的一杯黄土火中淬炼之后升腾起来的灵魂。听着埙,不能不叫人想着黄土地,它的悠远苍凉其实就是黄土地的韵致。从西安到黄陵的路上,我们有幸见识了原汁原味的黄土高坡,它每一个直立的纹理都如钢一样坚硬,就像受伤的大地裸露出肌肉,叫人望而生畏,那份黄色也是一种缺少生命滋润感的色彩。这里的土地不丰饶,撒在那里的种子完全得靠风调雨顺才能有一点微薄的收获。窑洞、土坯房、扶犁赶牛劳作田间的黎民百姓——一幅古老的生生不息的图景,现代化的高速公路却就从这幅古老的景象前锋利地穿过,我们瞬间经历了繁华的现代化都市和古老贫瘠的黄土地。繁华的城市只是一片叶子,黄土地却是我们的根,五千年的文明史就起源于此,不到这儿,我们并不能太明白自己从何而来,所以我们千里迢迢谒黄陵。我们的眼睛扫过高坡下无数个村庄,几乎每个村庄都淹没在梧桐花里,虽然是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一片又一片梧桐花却开得好灿烂,仍然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生活的春意与激情,黄土高坡在生生不息的子民坚韧的生活意志面前柔美起来。

  来来往往的时尚男女,琳琅满目的时装,光怪陆离的夜总会——每座城市外表的浮华都是一样的,假如仅仅只有那份浮华,那它肯定是一个没有个性的城市,一个很乏味的城市。古老的埙音是西安这座城市个性化的语言,每一个旋律都透露出这座城市特有的气质。西安似乎极少山明水秀的那份清丽,但我们却感受到了它无处不在的东西——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大气,从黄帝战蚩尤的时候就已显示了的大气,它在中国历史上不争的地位无需它再去言说什么,所以它不张扬,天然一种沉稳与高贵的品格。它不适合你载歌载舞歌唱它的美丽,它令世人瞩目的是厚重的古城墙、一座座巨大的帝王陵墓、一处处震惊世界的古遗址、还有它的周边那令人怵目惊心的黄土高坡,你只能面对这一切去沉思。孔雀的家乡成长舞蹈家,西安适宜成长喜欢沉思的哲学家或文学家,假如你的沉思需要伴奏的话,那就只能是埙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安听埙 [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