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xz 发表于 2006-4-21 10:44:57

良师一句话,改变你一生

<p>「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校园里,我们渴望有良师的指引;进入社会,面对更复杂、更竞争的环境,我们对于良师的需求更强烈。<br/><br/>  从平凡的上班族、主管、甚至到CEO,都渴望在面临困难时,有人指点迷津。良师对于我们的生涯发展有什么样的重要性?如何培养个人的良师顾问群,如何倾听他人的智慧?</p><p>  2002年,来自意大利的陆博涛刚接任P&amp;G宝侨家品台湾总经理,急着想要改变所有的事情,期待在短时间内有一番新作为,没想到却引起组织内部更大的混乱。在忙得焦头烂额之际,他想到了自己的良师、当时担任大中华区总裁的罗宏斐(Laurent Philippe,目前担任西欧区总裁)。电话中,罗宏斐第一句话就问说:「你有攀岩过吗?」这个问题让陆博涛有些摸不着头绪。</p><p>  罗宏斐继续说着:「攀岩时,一次只能选择移动一个部位,如果四肢一起行动,只会没命。攀岩的方法是先用左手抓住一个定点,再来是右手,然后是左脚,最后是右脚。」 </p><p>  罗宏斐提醒他,经营企业就像攀岩,不能什么都想做,面对任何情况,你都必须做出选择,决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一件一件把事情做好。「『做选择』成了我非常重要的管理原则,包括工作上以及个人生活上,」陆博涛有感而发地说。</p><p>  回想过去,哪个人在你人生的关键时刻对你说了某句话,改变你的想法、行为、甚至是人生?还是,在你最困难、最彷徨时,找不到人说出你的疑惑,指引方向?</p><p>  读过上百本的书、上过数百次的课,都抵不过纵横职场多年、见过大风大浪、经验老道的主管的一句话。这正是「良师学习」(mentoring)的基本意涵,透过一对一的人际互动,由资深、有经验的人提供建议与支持给资浅的年轻人。</p><p>  对个人而言,这种学习方式到底有何特别?有什么重要性?</p><p>  <strong>良师为什么重要?</strong>&nbsp;<br/><br/>  美国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管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同时也是研究「良师学习」的权威卡西·克兰姆(Kathy Kram)指出,良师对个人的影响包含3个面向:</p><p>  1.为个人生涯产生决定性改变</p><p>  所有人寻找良师的最主要目的,无非是希望对个人在工作上或生涯发展上提供建议、解决疑惑。很多时候,这些建议对个人的生涯产生决定性改变。</p><p>  大约10年前,陆博涛在担任海伦仙度丝西欧区营销副总经理期间,就已下定决心要到亚洲工作,但问题是,要如何说服公司让一个意大利人去负责亚洲业务?</p><p>  他打了一通电话给他的导师约翰·欧基夫(John O Keeffe),约好一起吃午饭。当时欧基夫担任P&amp;G全球美发用品事业群总裁,后来担任台湾区第1任总经理。欧基夫给了陆博涛3点建议。</p><p>  第1,一定要非常确定自己想要做什么。很多人向公司提出要求,希望争取某个职务或机会,之后却又反悔说自己不想要,个人的信用将因此破产,往后有任何其它的机会,也不会落到你身上。</p><p>  第2,努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当你确定自己要的是什么,就要问自己,是否具备了应有的能力或条件?例如,公司可以选择其它亚洲人,为何要选择一个意大利人去亚洲?你可以有什么贡献?如果公司选择你,可以得到什么?你必须站在公司的立场去思考,如果自己没有做好该有的准备,要如何说服公司给你这个机会?</p><p>  第3,一旦下定决心要做任何事情,就不该保守这个秘密,而是要大声说出来,让所有人都知道你想做什么,或许会有更多人帮助你达到目标。</p><p>  一场午餐的约会,间接开启了陆博涛在亚洲的生涯旅程。「如果不是和我的良师谈过,我也不会去学中文,弥补自己能力的不足,也不会四处告诉所有人我要去亚洲,让总部知道我的决心,」陆博涛回忆说。</p><p>  历经8次的争取,1999年陆博涛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亚洲,担任海伦仙度丝与飞柔品牌的大中华区营销副总经理。</p><p>  2.改变个人的思维、态度、与行为</p><p>  克兰姆指出,良师另一个无法取代的功能便是角色示范(role modeling),这种面对面的近身学习,更能够对一个人的思维、态度、与行为造成长期的影响与改变。</p><p>  百胜肯德基台湾区董事总经理吴美君对此就有非常深刻的体认,这也是她的良师、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总裁苏敬轼(Sam Su)带给她最大的影响。每3个月苏敬轼会亲自来台湾听取业务报告,所有的主管会简报产品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下次如何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每次Sam都会问:『是吗?是这样吗?』不断挑战你,不轻易接受你的回答就是对的答案,」吴美君说。</p><p>  这也影响到吴美君日后在工作上面对问题时的思考模式,「Sam让我知道clarity of thinking(思考清晰)比certainty(确定) 还重要,」凡事要追问到底,而不是想到一个答案就结束了。不断地反问、提出质疑,人的思考才会愈来愈清晰,问到最后就会有对的答案出来。</p><p>  3.给予情感上的支持</p><p>  当你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或是因为一次重大的挫败几乎想要放弃一切时,如果身旁有位良师,可适时拉你一把,帮助你重新出发。</p><p>  1991年,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决定结束与奥美广告(Ogilvy &amp; Mather)的合作关系,将最重要的品牌广告业务转交给另一家广告公司,奥美只负责一些无关紧要的促销活动广告。</p><p>  这对奥美来说是前所未见的重大打击与危机,「我们和美国运通合作长达30多年,他们是我们最大的客户,」奥美广告全球执行长雪莉·拉萨萝丝(Shelly Lazarus)事后回忆说。事件发生当时,担任纽约奥美广告公司总裁的拉萨萝丝实在无法理解,事情为何会演变成这样?想不透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p><p>  就在坏消息传来的当天,奥美广告创办人戴维·奥格威(David Oglivy)打电话给拉萨萝丝,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告诉她:「客户总是来来去去,你一定可以找到新的客户,但同时会有另一个客户选择离开。」</p><p>  挂上电话,拉萨萝丝的心情豁然开朗,「奥格威的话让我明白,事情既已发生,无法挽回,就该忘了它,什么都别想,继续接下来该做的工作。」何必再想着过去,未来才是重要的。11个月后,拉萨萝丝成功地让美国运通回心转意,重新建立新的合作关系。</p><p>  <strong>如何找到良师?</strong> <br/><br/>  如果公司内没有正式的良师计划,该如何找到自己的良师?《与良师学习的成功关键》(Power Mentoring)的作者艾莲·安夏尔(Ellen A. Ensher)提出以下4点建议:</p><p>  1.想清楚学习的目的。在寻找自己的良师之前,应该先思考以下的问题:</p><p>  你希望良师是怎样的人?你希望他具备什么样的条件?</p><p>  你希望良师如何帮助你?帮助你提升现在工作所需的能力、学习新的能力、或是提供生涯发展的建议?</p><p>  你希望用什么方式和良师学习?</p><p>  你希望自己可以学到什么?</p><p>  2.寻找可能的人选。依据你希望达成的目的列出可能的人选。例如公司内部哪位资深员工可以帮助你学习新能力?或者他可以提供你很好的生涯建议? </p><p>  许多人工作上的良师绝大多数是自己的直属主管,好处是与直属主管之间有较密切的互动,彼此之间也有较多的了解与认识,不需要重新建立关系。</p><p>  但是,这种学习也有很大的缺点。「主管与属下之间存在有从属关系,主管负有评估绩效的责任,有时候反而会阻碍学习,」哈佛商学院教授琳达·希尔(Linda Hill)指出。很多人不希望在主管面前表现太差或是显得没有能力,因此就算真的遇到困难也不太愿意和主管说。另一方面,与直属主管之间的互动多半与工作有关,至于个人生活上或其它方面的问题,似乎不太可能和自己的直属主管深谈。</p><p>  琳达·希尔认为,应该扩展自己的学习网络,良师可以不只有一位,也不应仅限于自己的部门或企业,可以多和不同的人学习,了解不同的观点。</p><p>  如果这个人不是公司的员工,和你没有任何的关系,该如何接触到他?美国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教授史蒂芬·泰勒(Steven Taylor)建议,可以采取所谓的「滚雪球」(snowball)方法。</p><p>  首先你必须事先仔细研究这个人的人际关系网络。举例来说,你锁定的这位良师人选认识A、而A认识B、B认识C……然后从中找到与你的关系最近的人开始,再透过层层介绍,最后便能接触到你想要找的人。</p><p>  当然,平时应多参加相关的专业组织或是讲座活动等,多认识不同的人,就能运用更广泛的人际网络,接触到可能的良师人选。</p><p>  3.进行初步的接触。找到可能的人选之后,就必须正式地当面提出邀请。除了向对方说明你的学习目的之外,更重要的是告诉对方,你为何选择他作为你的良师?你自己从他身上学到什么?</p><p>  当然,良师也有选择的权利。因此你必须像应征工作参加面试时一样的慎重,准备好相关的履历资料,让这位可能的良师更认识你,看到你的优点。你也可以邀请你们共同认识的朋友一起参加第一次的会面,这样可以增加成功的机率。</p><p>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一定要表现出自信的态度,思科(Cisco)资深副总裁赖瑞·卡特(Larry Carter)称之为「领导人气质」(executive presence)。「我指的不是穿着或外表,而是一种心态。你的思考和行为表现必须像是一位领导人。当你遇到思科执行长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时,应该要眼睛直视着他,而不是仰着头对他说话。」</p><p>  要对自己有信心,面对任何职位比你高的人都能很有自信地、很自在地与他们交谈和学习,让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p><p>  4.评估学习的效果。并不是所有表现优秀的人都可以当良师。艾莲·安夏尔表示,在经过几次的互动之后,如果发现以下的情形,就代表这个人不适合作为你的良师。</p><p>  常常无法挪出时间与你讨论,不论是透过面对面讨论或是电话都是如此。</p><p>  总是从他个人的角度提出建议,过于主观,没有考虑你的立场,或是不太愿意聆听你的想法。</p><p>  彼此的想法或沟通模式差异过大,很难有交集。</p><p>  不太愿意和你分享他个人的想法或事情,说话有所保留。</p><p>  将你们的对话内容告诉别人。</p><p>  当然,情况不只这些。当你有任何不好的感受,就应该和你的良师讨论,若情况仍没有改善,或许是结束这段学习关系的时候。</p><p>  <strong>如何向良师学习?</strong></p><p>  虽然你与良师之间并非正式的上司下属关系,没有所谓的绩效评估压力。但是,学习要有效果,仍然需要方法。</p><p>  1.主动提出学习要求。你必须主动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等着良师来教导你。良师随时都在,但如果你不去敲他的门,他也不会来找你。</p><p>  除了主动之外,更要克服害羞的心理,面对自己的良师,许多人担心自己的问题显得很愚蠢,不好意思说出来。但是,这样的态度反而会让良师觉得你是不够积极主动。问题没有所谓的聪明与愚蠢,只有陈述的方式不同。</p><p>  2.提出开放性问题。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引导出更多的问题与讨论,这样的学习才有意义。</p><p>  《如何当一个好的学习者》(Making the Most of Being Mentored)的作者葛登·席亚(Gordon F. Shea)指出,提问必须是开放性的问题。举例来说,「这份新工作需要多久的时间才能真正上手?」这是属于封闭性问题,只有数字的回答而已。你应该问说:「要做好这份新工作,我应该要做到哪些要求?」</p><p>  3.带着想法问问题。「常常有人告诉我,他想要换新的工作,问我有什么看法。我不会和他们讨论新的工作是好是坏,我只是问他们,『那么再下一步你要做什么?』因为每次转换工作,都会影响到你的下一步,如果你还没有想清楚,那么就先想清楚再来讨论。」思科资深副总裁赖瑞·卡特的经验点出了良师学习的重要关键。</p><p>  良师无法给你确切的答案,也无法替你做决策,这么做便违背了「良师学习」的意义。你应该是带着自己的想法,和良师交换意见,才能有所学习。</p><p>  4.学会倾听的技巧。当良师尽心尽力地提供你建议时,你是否真正抓住他要说的重点,你是否正确地理解他所要表达的意义?葛登·席亚提出了强化倾听技巧的3种做法:</p><p>  找出核心概念。一般人通常会运用举例或是重复说明的方式强调话语的重点,因此要特别留意。</p><p>  和良师讨论你的学习心得。每次和良师结束讨论之前,你都应该说出自己的想法,确定自己是否正确掌握与理解他要传递给你的关键重点?</p><p>  找出自己的情绪罩门。人们通常会对某些字眼或想法有强烈的情绪反应,特别是负面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化的反应会让你无法专注聆听别人说什么,也更容易误解对方的意思。因此平时就应该注意自己是否在听到某些批评或建议时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提醒自己注意。 </p><p>  5.不要期待赞美。「太仁慈的良师,绝对学不到东西,」百胜肯德基台湾区董事总经理吴美君斩钉截铁地说。「直接了当告诉我哪里不对才真正有用,被骂也是一种前进的动力,没什么觉得好丢脸的。」如果你太爱面子,谁来当你的良师都没有用。如果你态度开放,欣然接受别人对你的指正,任何人都可以是你的良师。 </p><p>  你已做好准备了吗?就从现在开始寻找自己的良师吧,为自己未来的成功,踏出关键性的第一步。</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良师一句话,改变你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