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海信集团副总裁王志浩负责信息化工作近3年了。3年来,“他几乎在海信掀起了一场信息化风暴”:仅用两年时间,他就完成了全集团的IT规划,构建起了ERP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呼叫中心、CRM、数据中心(IDC)及容灾备份系统等大小10多个IT系统。虽然项目众多,但王志浩却很好地把握住了IT投资的要领,对于什么时候花钱、什么时候省钱拿捏得当,收到了很好的IT投资效果。 该花的一定要花 在花钱上,王志浩坚守的最根本原则是,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以企业的商业活动和自我需求为中心。“如果是企业需要的,这个钱一定要花。” 数据中心(IDC)及容灾备份系统是王志浩来海信后力推的信息化项目。“这两套系统花了几百万元,但是我一点都不心疼。”王志浩说。 当初,王志浩提议建设数据中心时,海信IT部门的员工还沉浸在ERP等系统成功上线的喜悦中,很少有人注意到海信的IT管理其实已经出现了隐患。就在此时,王志浩提出应该建设新的数据中心,而且要搭建最好的容灾备份系统。 当时,有员工非常不解,觉得这钱花得没有必要,他跟王志浩开玩笑道:“王总,是不是被911炸怕了?国内有几家企业有容灾备份系统?”王志浩没有理会其调侃背后的质疑。他告诉员工们:“过去,如果海信的某些系统瘫痪了,我们可以通过手工账把数据找回来,但现在我们所有的核心业务都跑在系统中,数据也都是电子的,系统一旦宕机,所有的数据哭都哭不回来,我们的业务会因此而瘫痪。”几天后,台海关系出现波动,这位同事意识到天灾人祸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王志浩建设数据中心及容灾备份系统的决定并不是杞人忧天。 王志浩不但决定数据中心及容灾系统一定要建,而且他坚持在系统选型上,用最好的备份软件,以保证最佳的异地备份水平,他在青岛近郊黄岛搭建了先进的备份中心。 2003年,王志浩重新规划建设了海信的呼叫中心和CRM系统。在这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也能看到其“该花的钱一定要花”的原则。当时,他在CTI(计算机电话集成系统)、IVR(交互式语音响应系统)等核心软件的选用上,同样沿用了“要用最好的产品”的思路。CTI系统是呼叫中心关键的软件之一,直接关系到主动呼出等功能,“要支撑我们的业务发展,特别是提升主动销售的能力,一定要用最好的CTI和IVR”。事实证明王志浩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去年夏天,青岛遇到多年来罕见的酷热天气,空调非常畅销,仅3天海信就卖出了几万台空调。当时,海信客服中心的电话快打爆了,要不是呼叫中心有强大的核心软件的支持,极可能瘫掉。目前,海信在青岛的呼叫中心已经建成。它将与王志浩规划中的济南、北京、西安等呼叫中心一起,形成未来支持海信全国销售和客服的支撑体系。 不难看出,在“该花的钱一定要花”的背后是王志浩对海信业务发展的前瞻性认识。如今,海信的运作模式已是今非昔比,其全部业务数据都直接从信息系统的业务模块中生成。作为CIO,保证企业数据的安全、保证信息化前期投资的持续有效是其必须提前应对的。王志浩花的每笔钱的背后都是在配合企业未来发展的不同节点。 该省的钱一定要省 王志浩坚持“该花的钱一定要花”的同时,他也执守着“该省的钱一定要省”的花钱之道。在围绕企业需求,积极进行IT投资的同时,CIO需要明确在哪些地方可以节流。这绝不仅是为了节省而省钱,它需要以投资回报为大前提。 王志浩精辟地总结了花钱与省钱的根本原则在海信IT部门广为流传。其中,让海信集团信息技术中心副主任史琛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今年不花明年的钱”。很多企业在IT设备选型时,往往会给企业今后3~5年的发展打出余量,因此会购买比目前需要的容量或性能更强大的设备,这可能会使得设备在头两三年有所浪费。王志浩一反通常的做法,坚持“设备只要够用就行,今年需要多大容量就买多大的设备;以后,企业发展了,在这些可扩展的设备上进行升级就可以。” 在海信上 ERP时,很多ERP厂商都向王志浩推荐能够承受比现有业务容量更大的硬件设备。王志浩一口回绝了厂商的建议,“ERP全部实施完要两到三年。两三年后,我们只需更换硬件的芯片就行了,这能省很多钱”。王志浩对硬件的投资态度并没有被他带到软件选型上,在软件投资上,他非常舍得花钱——那上面固化的可是海信的核心业务乃至能力,“这个钱不能省”。 近3年,海信进入了大规模信息化建设时期,但其IT总投资还不到1亿元,其中最大的信息化项目——ERP的投入仅2700万元。这同王志浩在硬件上提倡省钱的原则有很大关系。通常一个IT项目,硬件的投资比例约占到60%~70%,海信因为本着“够用就行”的原则选择硬件产品,使得其整个IT投资减少了至少10%左右。 王志浩对待带宽的态度也是“够用就行”。为节省租用带宽的费用,并同时保证宽带的速度,他要求海信的员工将使用网络的时间错开,如晚上结账时,让ERP的相关人员用,开视频会议时,把带宽让给视频会议用。如此精心地节流,使海信租用宽带的费用节省了至少一倍。 王志浩认为,CIO在省钱的同时,还要坚持自己的立场。“不能听别人忽悠”是他的口头禅。在他看来,IT厂商往往“各怀鬼胎”,因此企业的IT部门的员工一定要具有识别技术的能力,“分清哪些技术对自己有价值,哪些钱该花”。有一次,王志浩在选型网络存储系统时,大家极力推荐一家跨国企业的产品,王志浩极为不客气地指出:“我不会用那家的产品。原因很简单,我们不需要,因为海信不需要24小时不间断运营,我没有必要花这么多钱承担一个高可用性的产品。这是以企业的自我需求为中心的选型原则。” 王志浩的“独立”原则,让与其打交道的IT供应商做出了“海信信息化最容易做,海信信息化也最难做”的感慨。作为海信集团的副总裁,王志浩不仅主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他还主管着海信的计算机、软件、网络安全、商用设备等信息类产品公司,长期的商场打拼经验告诉他,“IT供应商的招待费用迟早都要摊在合同里,因此,我让他们有话直说,不要总想请吃饭什么的。” 由于省去了很多“铺垫”环节,供应商们觉得海信信息化最容易做。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很头疼,因为王志浩不仅精通业务,还甚懂技术,他在来海信之前曾任美国世界通信公司(WORLDCOM)数据中心工程部经理,接触过很多先进的IT技术,因此对技术和产品的辨别能力极强,因此IT供应商觉得和他打交道也最难,因为很难通过“忽悠”做成生意。 牢记投资回报 王志浩严谨地拿捏着花钱与省钱的分寸,实则是想让每一笔IT投资保值。他认为,对于IT投资回报的重视程度是信息化能否成功的最关键所在。对IT投资回报的重视与王志浩的职业角色密切相关,目前,除了担任海信集团的CIO外,他还是子公司的经营者。“作为经营者,你不得不考虑投资回报,否则就不称职。”5月27日,他在一次由本刊主办的CIO沙龙活动中,对30多位来自各地的信息主管们强调道。 来海信之前,王志浩曾仔细分析过海信当时的信息化状况。当时,他吃惊地发现,海信信息化虽然起步不晚,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基础网络方面累计投入1400多万元、广域网络设备投资200多万元、电信线路租金240万元/年、应用软件投资将近3000万元),但除了网络基础投资依然发挥着效用外,其他IT投资基本不再使用。他觉得,造成这样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各子公司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IT规划和管理,更没有专人控制每笔IT投资,评估其投资回报。于是,他来海信后先完成了“海信集团信息化建设5年规划”,整合了子公司各自为政的信息化建设模式,统一了软硬件平台。 因为身兼信息化建设和子公司经营两大任务,在业务经营压力下,节约而有效的IT投资作风在王志浩身上逐渐形成,他深知企业的“钱来之不易”。10多年来,国内家电制造企业被价格战消耗得利润微乎其微。企业和市场的现状坚定了王志浩对投资回报的重视,“要尽可能降低投资成本、提高IT收益”。 2003年初,王志浩接手海信的IT建设后,开始每年对已建的IT项目进行投资回报分析,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去年,海信给国家发改委的信息化工作汇报中罗列了这样一组数据:ERP系统推广后,每年降低相关企业采购、管理等成本共500万元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50%,每年可节约费用1500万元;ERP和PLM系统使废品返工量减少80%,减少更改、提高产品质量10倍,因提高质量而降低的成本达每年3000万元以上。 其实,ERP和PLM两大系统对海信的作用很多是无法量化的,它们更多的功能是作用在改进企业管理和流程、变革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上。而IP电话、视频会议等IT项目则让海信的管理者看到了切实的IT投资回报。如今,海信因为采用IP电话代替长途电话,每年节省的长途话费为200万元;视频会议系统建成后,海信的驻外人员回总部开会的次数减少80%以上,每年节省的差旅费及培训费就达300万元。这些IT支出背后的回报鲜活地影射在海信所有员工的心中,这让王志浩很欣慰。对于IT投资回报的重视程度是信息化能否成功的最关键所在。 |